我院羊肚菌新品种通过徐州市农学会成果鉴定

发布时间:2024-03-27 15:17 来源:徐州所 浏览次数:
分享:

羊肚菌因其营养丰富,人工驯化栽培难度大等原因,被认为是世界上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的生产栽培菌株主要来源于野生菌株的分离培养与人工驯化栽培,菌株分离、品种选育难度大,产量不稳定,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我院羊肚菌野生资源收集分离和驯化栽培起步于2010年,历经十余年努力,育成了系列品系,并在菌种分离、高效栽培等环节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3月23日,我院选育的‘苏羊肚菌1号’和‘苏羊肚菌2号’通过了徐州市农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苏羊肚菌1号’适温范围广,子囊果中等偏大,菌盖椭圆形,浅褐色,长3.5~7.5 cm,凹坑规则,菌柄直筒型,白色,平均单菇重18.63 g。采收期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长10天左右。‘苏羊肚菌2号’中低温型,子囊果中等,高7.0~12.5 cm,生长适宜温度3~18℃,菌盖褐色,长4.0~7.0 cm,顶部近钝圆锥形,菌柄白色,基部膨大,肉厚,平均单菇重16.78 g。出菇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提前7天左右。‘苏羊肚菌1号’和‘苏羊肚菌2号’分别比对照‘川羊肚菌6号’增产21.36 %和10.06 %,适宜在徐州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撰稿:张碧薇,葛洁

审稿:杨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