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后方力量 共绘美好图景

发布时间:2024-05-31 17:02 来源:徐州所 浏览次数:
分享:

——市农科院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帮促工作

2022年10月,经过市农科院推荐选派,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扬被徐州市委任命为驻贾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带领其他12名“第一书记”奔赴贾汪区乡村振兴“主战场”。一年多来,市农科院作为后方单位和队长单位,积极引领协同后方兄弟单位在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上汇聚乡村振兴一线,强化帮促同频发力,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帮促工作走深走实走心。

凝心之举,巧思绘制新蓝图

为切实发挥“单位做后盾”作用,市农科院与工作队紧密联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工作队的工作,院党委书记宋庆科和院长李强多次深入贾汪区相关镇村开展实地调研,重点了解乡村振兴帮促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当地科技需求等,通过与工作队、村“两委”及当地村民代表座谈交流,研究制定系列助推乡村振兴帮促合作方案,为工作队纵深开展乡村振兴帮促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工作队聚焦标志性产业、外延产业、优势产业,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打造符合贾汪实际、具有贾汪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匠心之举,行业优势解难题

市农科院坚持将科技成果、人才、平台优势的发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帮促工作的助力器,不断加强与工作队紧密合作、创新协同。在河泉村,市农科院应工作队的邀请,选派科技专家为该村提供甘薯、大豆、花生等优质品种,定期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针对汴塘煎饼产能跟不上的问题,孙扬带领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80余万元,将村集体闲置用房改造扩建成600平米的煎饼生产车间,并在该村流转20余亩土地,引入甘薯深加工项目,筹建加工车间,向各大商超生产供应薯丁、薯块等,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为打造该村特色产业、提高村民就业增收指明了路子。此外,汴塘煎饼历史悠久,形如满月、薄如蝉翼,以汴塘煎饼为代表的河泉村农业特产深受市农科院广大职工的喜爱,为支持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工作队的协调配合下,市农科院积极开展消费帮促,一年多来共支持87000元。据河泉村党总支书记赵洪国介绍,去年村集体收入实现50多万元,今年将突破70万元,切实激活了强村富民“动力源”。

聚心之举,资源共享促发展

市农科院充分发挥队长单位引领带动作用,配合工作队的发展思路,从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入手,打破了一个后方单位包挂一个村的格局,充分释放后方单位资源“外溢”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市农科院、工作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大路村四方联动,流转70余亩土地,由市农科院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市退役军人企业家联合会出资20万元作为甘薯种植项目启动资金,在流转土地上种植鲜食甘薯。通过市退役军人企业家联合会动员会员企业进行消费帮扶,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不断探索建立“消费助农+联企助村+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的帮促新模式。

暖心之举,倾情融入真帮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孙扬为队长的徐州市委驻贾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有情怀,有情操,有情感,每一位队员都带着感情融入基层,用心倾听群众呼声,赢得了大家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认可。江庄镇江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清伦依托市总工会的资源优势,协调社会资源为村硬化道路450米,更换路灯100盏,并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让服务群众有了好地方;汴塘镇驻北元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欣依托徐州市财政局筹措专项资金20万元,为村里建起12眼灌溉机井,解决600亩山地灌溉用水难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驻瓦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戚厚德依托市中院,以法制广场、楝树长廊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法制宣讲,推进成风化俗……

一年多来,队员们一次次入户走访,每周至少5天驻村办公,有的队员甚至直接睡在了办公室,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少村民恳切地说:“让驻村书记再多干一届吧!”充分展现了工作队服务乡村振兴一线、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本色。工作队的工作实绩先后被人民网、央广网、新华日报、徐州日报等7家中央及省市媒体专题报道。期待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继续建功立业、发光发热,以更加出色的履职答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撰稿:杨超

审核:孙扬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