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驻河泉村第一书记戴习彬邀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食品加工岗岗位科学家孙健研究员现场指导甘薯丁加工设备调试,甘薯加工基地第一批薯丁的产出标志着该村在甘薯产业升级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河泉村甘薯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超3000亩,以阎山周边区域最为有名,又名阎山红薯。近年来,我院先后选派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扬、甘薯品种资源室专家戴习彬任河泉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科技和政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甘薯产业,在两届驻村第一书记的接续帮促下,实现了从种苗到种植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河泉村甘薯加工基地占地1200多平方米,投资160余万元,引进最新一代薯丁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鲜薯500-600斤,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甘薯加工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还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河泉村的甘薯产业是我院科技引领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实践,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和产业带动,进一步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为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撰稿:戴习彬
审核:宋庆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